学术年会 | ActiveHouse分论坛精彩回放

浏览量: 时间:2018-05-24 字号:

5月18日-20日,2018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于福建省泉州市成功举办。会议以 “新时代本土建筑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为主题,并召开了“Active House主动式建筑的本土化”、“BIM技术创新应用”、“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教学”等多场专业分论坛。

中国建筑学会主动式建筑学术委员会组织的“Active House主动式建筑的本土化”学术论坛,于5月19日下午拉开帷幕。邀请国内建筑界知名专家分享最新绿色建筑标准、不同气候带可持续建筑实践和绿色技术应用等内容。

当代置业(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首席技术官陈音总以“建筑创作的自由之路——主动建筑的建筑学意义”为主题,阐述建筑在多数时候都是作为公共产品出现的,由于需要面对公众的评判,自然就会承载着纷繁复杂甚至相互矛盾的要求与需求。什么是建筑的本质属性,如何让建筑回归这种属性,可能不会有简单的答案。而主动建筑的理论基础和评价体系或许给出了一个可供选择路径。

中国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绿色建筑设计研究院院刘恒以“绿色——建筑的生命力”为主题,从规划和建筑设计本元出发,从不同视角谈论对绿色建筑的新观点及如何创造建筑的生命力。包含活力空间的创造、生长型的设计思想和在城市修复中的微更新理念,用建筑师的视角诠释新时代的绿色设计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清勤,以“绿色建筑标准现状与发展”为主题,重点介绍中国绿色建筑标准规范体系和特点 , 简要总结了绿色建筑标准规范的总体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新时代新形势下我国绿色建筑标准规范发展的重点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指出绿色建筑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威卢克斯(中国)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总建筑师郭成林的发言主题是“ Active House 主动式建筑本土化之路 ”,阐述ACTIVE HOUSE 主动式建筑是一种新的绿色可持续建筑标准体系,以其独特的“以人为本”,“Active” 的设计理念著称于世。主动式建筑的理念,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也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总监、绿色节能研究中心总经理鲁艺以“ 新型建筑技术与华艺绿色建筑设计实践”为主题,阐述绿色建筑从普及逐渐走向质量上的成熟,华艺设计专注于对新型建筑技术的研究,深耕建筑节能、工业化、 BIM、智能化、建筑咨询等方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从规划方案至项目运维全过程的优质服务。

上海华都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国际所所长张海翱的发言主题为“人间设计”, 以平常建筑为研究对象,回归平凡的设计,关注平常人的生活,大城市 90 后的情侣的 20 平米居所,海龟创业的集装箱办公,阁楼上的家,草原上孩子们的图书馆,40只宠物与人的居住空间。希望这点点滴滴的设计,汇总成“人间设计”,让设计回归人间,服务人民。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崇的发言主题为“低能耗秸秆建筑的营造与对主动式建筑理念的思考” 阐述秸秆建筑以其就地取材、低碳环保的特点,适合于乡村和景区房屋的营建。以德国北部瓦格林乡村旅馆为例, 结合主动式建筑理念,将秸秆围护结构与砖混结构进行节能对比计算,比较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建筑年采暖热耗值与材料碳排放,并模拟其光环境,解析其生态性、节能性和舒适性。

论坛中,第一人居与威卢克斯(中国)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第一人居CEO贾岩及威卢克斯(中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臧海燕代表双方签字,双方将建立长期合作,以提高中国建筑的健康性能和舒适性能发展,这也是绿建大会上两个仅有的获得AH认证的企业的一次强强联合,双方将不断发挥各自优势,开创绿色建筑市场新模式,引领行业创新健康发展,携手共建美好宜居生活。

ACTIVE HOUSE是源于欧洲的先进成熟的一种建筑标准体系,以建筑设计为主导,主张最大限度的利用软技术打造健康舒适的室内气候。

ACTIVE HOUSE就是以人为本的建筑,即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等全寿命周期内,在关注能源和环境的前提下,以建筑室内的健康性和舒适性为核心,以实现人的Well-Being为目标的一种建筑类型。


ACTIVE HOUSE 主动式建筑的主张:

  • 强调建筑的舒适性,包括健康、舒适、安全等因素;

  • 在能源上提倡节能的同时,强调建筑的产能;

  • 提出环境荷载的概念,计算建筑施工、材料、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 强调舒适、能源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和协调。

主动式建筑学术委员会将继续推动国内建筑师对建筑设计、节能设计、环境设计等全面的参与及评估,借鉴源于欧洲先进成熟的ACTIVE HOUSE主动式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结合中国特有的地域特点,主张以建筑设计为主导,最大化发挥建筑师对可持续健康节能建筑的综合设计力,讨论如何实现在中国多样气候条件下多类型建筑的健康、舒适、节能以及环境保护,回归建筑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